电机维修后需要注意检查的三个方面是哪三个方面?让我们告诉你西玛电机维修的小编。
检查电机外壳
电机外壳检查包括两个方面:
1、外壳
对于防爆电机,应检查防爆接头表面的间隙(间隙长度和间隙宽度)是否符合产品原图纸或防爆标准的规定。如果外壳是新的,还应按标准进行水压试验,以检查防爆外壳的机械强度。如果在原外壳上进行局部机械加工,则无需进行水压试验。其他防爆电机的外壳是保护性的(IP)外壳,这种外壳维修后主要是检查保护等级和机械强度是否降低。
2、风扇、风扇罩、接线盒、电缆引入装置等应按标准要求进行检查。
检查电气方面
1、绕组
维修电机往往需要更换绕组,有些情况下只需要对潮湿的绕组进行干燥处理。
绕组的维护质量不仅影响电机的电气性能指标,而且影响电机的防爆性能。
绕组更换后,各相电阻应采用电桥或其他方法测量,相电阻或线电阻应平衡;用摇表测量绕组之间和地面之间的绝缘电阻,并进行绕组对地和相间绝缘电压试验。对于原绕组,在耐压试验中应降低试验电压(试验电压的80%)。
2、电机空载试验和降压下阻转试验。
3、如有必要,进行型式试验或部分型式试验项目。对于增安电机,应进行温升试验。
电机维修后的整体检查
1、防爆标志、铭牌、警告牌是否完好;
2、接地端子、标志是否完好;
3、旋转零件的润滑及表面涂层;
4、维修标志、文件(试验报告、说明书)及相关附件等;
5、检查和试验结果记录并存档备查。
1、电刷安装:电刷安装在刷握内,可自由上下移动。电刷侧面与刷握内壁之间的间隙应在0.1-0.3mm之间,以免电刷卡因间隙过大而摆动。刷下端边缘与集电环(滑动环)表面的距离应在2-3mm范围内。如果距离太小,刷容易触摸换向刷;如果太大,刷子很容易颠动,造成损坏。
研磨电刷弧面时,应使用玻璃砂纸(不要使用金刚砂纸)将其覆盖在集电器或集电环上,并在电刷上施加与运行时相同的弹簧压力,沿电机旋转方向抽动砂纸(拉回砂纸时应提起电刷),直至电刷弧面与集电环(滑环)基本一致,清除研磨后的粉末和砂粒,电机空转30分钟,然后以25%的负荷运行。当电刷与集电环(滑环)接触良好时,电机即可投入正常运行。
2、刷子压力:刷子上的弹簧压力应尽可能均匀,特别是平行使用的刷子,否则会导致刷子负荷不均匀。不同的电机有不同的弹簧压力。对于圆周速度较高的电机,刷子压力也应适当增加,但过大的压力会增加刷子的磨损。刷子压力可根据刷子技术性能表中的数据进行调整。
3、更换新电刷:如果电刷磨掉原高度的2/3或1/2,则需要更换新电刷。更换新电刷时,应将旧电刷全部从电机上取下,更换后的新电刷在型号和规格上应与原电刷相同。同一电机的集电环(滑环)不得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型号的电刷。
4、电刷维护:电机运行时,集电环(滑环)表面经常保持明亮的棕色氧化膜,稳定电刷接触电压,减少电刷对集电环(滑环)的磨损。
如果氧化膜过厚,接触电压会增加,导致电刷过热,增加电气损耗。如果氧化膜过薄,会加剧电刷和集电环(滑环)的磨损,容易产生强烈的火花。
氧化膜的形成更容易在电机额定负荷的25%下形成。氧化膜的厚度与电机的使用环境有关。在高温、高湿度、有腐蚀性气体的情况下,集电环(滑环)容易形成较厚的氧化膜。相反,在高原地区和空气稀薄的情况下,集电环(滑环)不易形成氧化膜。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电刷应采用适当的浸渍剂处理。
对于连续工作的电机,电刷的负荷不得超过技术性能表中的允许值。各种电刷均具有自润滑性能,严禁在集电环(滑环)上涂油、石蜡等润滑剂。
5、集电环(滑环)的切割和清洗:当电机集电环(滑环)椭圆度超过0.02mm时,应进行切割和研磨,避免电刷因集电环(滑环)偏心过大而颤抖。